“以前贷款难,跑县城得花一天时间。现在家门口就能办,今年靠‘羊气贷’扩大了养殖规模,收入增加了不少!”10月16日,在同心县下马关镇综合服务站里,马勇正在办理小额信贷还款业务。这个占地不到50平方米的空间,如今成了周边村民触手可及的“幸福驿站”。
这样的便利,源于同心县密织的金融服务网络。目前,全县已建成132个助农取款服务点,升级改造42家标准化金融综合服务站,实现乡镇、村金融服务“全覆盖”。28家金融机构陆续落户,为这片土地注入金融动能。截至8月末,全县银行存款余额143.96亿元、贷款余额213.47亿元,同比分别增长5.15%和8.41%,曾经“金融洼地”的贫瘠印象,正被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彻底改写。
“多亏了政府的那笔500万元贷款,我才敢放手干!”韦州镇肉牛养殖大户王新云道出众多农业经营主体的心声。去年,他通过“政府基金+商业银行”模式,从农商行拿到500万元贷款,将养殖规模一举扩大到1000余头。如今,他的牛场年收入超200万元,还带动周边30户脱贫户在家门口就业。这背后,是同心县创新设立的政府融资类产业基金——截至目前,该基金已撬动银行贷款1.79万笔、总金额26.41亿元,杠杆比例高达1:6,成功破解了农业经营主体“融资难、融资贵”的痛点。
针对脱贫群体,县财政筹措1.3亿元设立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,自2021年以来累计发放小额信贷33.38亿元,兑付贴息9122.87万元。截至目前,全县脱贫户和监测户小额信贷余额达10087户7.42亿元,每一户有需求的家庭都能借到“发展钱”。
“没想到山林权也能抵押贷款!”种植大户高世祥激动不已。年初,他以山林权作抵押,拿到80万元银行贷款,租下7000亩土地种植苹果、小茴香,“预计明年产值能翻一番!”为适配不同农业业态,同心县引导金融机构推出30余款普惠金融产品。截至8月末,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55.11亿元,同比增长3.42%。
今年以来,同心县持续开展金融乱象专项整治,构筑起多层次金融风险防控体系。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已撬动银行贷款1.04万笔14.15亿元,至今未发生一起系统性金融风险。1-8月,全县新增担保贷款30408.2万元,担保贷款余额达5.39亿元。(宁夏日报记者 张晓慧 文/图)